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胸外科病房,58岁的周女士在接受手术后的第二天已可自如下床活动。她周身没有留置任何管道,状态良好,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型胸外科手术。据评估,她目前已经达到出院标准。
周女士为何恢复得如此迅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胸外科护士长王鸿雁揭秘其中因由,这一成果不仅得益于胸外科医疗团队精湛的技术和护理团队的细致照护,更归功于周女士所接受的Tubeless(无管微创)这一新技术。
所谓“无管微创”,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免除气管插管、引流管和导尿管。与传统气管插管手术相比,该技术减少了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显著提升术后舒适度,加快康复进程。部分简单、安全的手术甚至可实现24小时内出院。无管微创不仅大幅降低手术创伤,更将康复干预时机从“术后补救”转变为“围手术期引领”,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与“精准康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吴安华介绍,外科手术发展历经从有创到微创,再迈向无创的演进。无管微创技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 “三免”。该技术不仅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更使患者受益匪浅——康复更快、医保支出减少、个人负担减轻。在何建行教授团队支持下,盛京医院于2024年成功开展首例无管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超出预期。
“无管微创绝非简单‘去掉几根管子’,而是一场外科理念的深刻变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主任赵俊刚强调。该技术推动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核心优势在于将精准医疗、微创技术与舒适化体验融为一体。为让更多患者获益,医院正积极推广该技术。截至目前,盛京医院已开展无管微创手术近百例,其中肺部相关手术60余例、纵隔肿瘤手术20余例。
尽管技术成效显著,部分患者甚至医生仍对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存有顾虑。对此,盛京医院麻醉二科副主任龙波详细阐释了该技术背后的麻醉创新,为大家送上“定心丸”:传统麻醉依赖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控制呼吸,而无管技术要求麻醉理念从“控制”转为“调控”,麻醉医生必须在确保患者充分镇静与镇痛的同时,维持患者自主呼吸及生理状态稳定。术中麻醉医生全程密切监测、及时调整,使患者术后快速苏醒,部分甚至可自行走出手术室。
为保障无管微创技术顺利落地,盛京医院护理团队也做了充分准备,包括成立胸科亚专科护理小组,开展前期培训、明确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要点,同时加强患者宣教,指导康复训练等。
据悉,无管微创技术的成熟度与临床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作为该技术推广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还承担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任务。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推广,更多患者将享受到这项创新医疗带来的福祉。
本文转载抚顺新闻网,原文链接为:
https://www.fs024.com/network/shehui/2025/08/24/814154679524005184.shtml
附件下载: